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第三股力量——水师勋贵[1/3页]
对于常茂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告顾正臣的状,太子妃常氏也习惯了,听还是要听,要不然兄妹之间太过生分,但绝不会吹枕头风,朱标不问,自己都懒得说。
顾正臣的状,不是那么好告的,而且一个县丞叛国,不过是极度自私之下的畏罪潜逃,与顾正臣实在谈不上什么关系,强行拉扯,只能让人笑话。ωwW.XrěAD八.℃οΜ
常氏不是没敲打过常茂,让他老老实实,安分点,不要与顾正臣起什么冲突,可常茂依旧故我,但凡找到机会,总会说上几嘴,哪怕明知没什么效果,也会跑来说一番。
朱标嘴角带着几分笑意,却也没当着常氏的面说常茂的不是,只是轻描淡写地说:“郑国公的话虽是偏颇,但听一听也无妨。”
常茂是不太聪明,但还不至愚蠢。
一次又一次地来东宫说顾正臣的不是,而不是写奏折弹劾顾正臣,这已经说明常茂开窍了,毕竟,他正在做的事,并非完全针对顾正臣,而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告诉自己与父皇:
他与顾正臣势不两立。
一公四侯二十六伯爵,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,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。
父皇为何一定要选顾正臣去山西移民,是因为他是山西洪洞人,顺便办事,是因为只有顾正臣才体恤百姓,能做成这百万移民之事?
并非如此。
更深层的原因是,新的勋贵势力崛起,父皇不希望在这个关头,让顾正臣与这些新的勋贵牢牢绑定在一起,形成浙东文官、淮西勋贵之外的第三股力量——水师勋贵。
所以在顾正臣离开金陵之后,父皇才会是时不时召见四侯二十六伯入宫说话,施恩于下,并在番薯成熟之后,将其分散开来委以重任。
这与信任无关。
皇权需要驾驭每一股力量,以保证皇室的安危。
纵然父皇再信任顾正臣,这些事还是要做,不是因为担心顾正臣“仗势欺人”或是“结党胁君”,而是因为新生的力量需要代言人,有他们自己的利益诉求,很容易迫使顾正
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第三股力量——水师勋贵[1/3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